推普赋能乡村振兴:文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书写文化帮扶新篇章

来源: 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5-07-11 浏览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关于语言文字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7月3日至9日,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文学院在校团委的支持下组织“文行塞北”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奔赴我校定点帮扶村——通辽市库伦旗先进苏木奈林稿嘎查,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推普助力乡村振兴”暑期实践活动,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包冬梅担任指导,团总支书记刘晓担任领队。

  7月3日,实践团一行来到库伦小学,志愿者们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让普通话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他们把声调知识编进朗朗上口的儿歌,设计成妙趣横生的互动游戏,帮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纠正发音;同时,团队开展了青少年语言调查。

库伦小学门前合影


在库伦小学做语言调查


  7月4—6日,实践团与奈林稿嘎查“两委”成员进行座谈,详细了解奈林稿嘎查人口规模、经济产业、历史渊源及民俗文化,双方围绕“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开展交流讨论;开展志愿帮扶活动,解答村民对子女高考志愿填报的疑问、教儿童汉语儿歌、解析宣传册中晦涩难懂的语句等等;同时,走家串户开展入户语言调查,深入了解村民们的语言文字使用现状。

奈林稿嘎查党群服务中心合影


与奈林稿嘎查“两委”进行座谈


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答疑解惑


入户语言调查


  7月7日—8日,实践团走进先进苏木政府,向公务人员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并以民族誓词碑为蓝本,用生动的语言宣讲民族团结故事,随后在政府和医院开展了语言调查。

在先进苏木进行宣讲


做公务人员问卷调查


  9日,志愿者们成为了阿其玛山的“拾荒者”与“安代”桥的聆听者,我校驻村第一书记胡宝泉向志愿者们讲解了安代桥的建设背景与成效,展示了其在服务村民、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关键作用。在象征校地情谊的安代桥上,志愿者们自豪合影,留下帮扶共建的珍贵见证。

胡宝泉书记讲述安代桥由来


志愿者们在安代桥上自豪合影


攀登阿其玛山,发出环保倡议


  7天时间里,团队走访了学生、村干部、村民、留守老人等不同群体,完成了200多份语言情况调查。同时,在村民中开设普通话培训课堂,向干部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在山间以行动实践环保,在桥边见证帮扶硕果。志愿者们用实际行动践行民族团结与推普号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实践,正以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