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基本情况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成立于2011年,前身是环境工程系。学院经过10余年的发展,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为地区大型新能源企业、煤炭业、水利、农牧业、环境保护等行业及相关单位输送应用型人才1000余名。
学院现有教职工32名,专任教师28名。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任教师16名,占比57%;拥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达96%。博士11名,博士学位在读2名。已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层次较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师资队伍。

二、专业建设成绩斐然
学院现有水质科学与技术、环境工程、科学教育、应用化学4个专业,其中水质科学与技术为教育部特设专业,我校是全国第五、自治区唯一开设此专业的高校。现已开设《智慧水务综合管理》微专业,正在申报资源与环境硕士学位授权点。依托水质科学与技术这一自治区级一流专业,成立呼和浩特民族学院-北控水务智慧水务现代产业学院,以地方新能源产业发展为引领,对接内蒙古大全、鑫环、隆基等龙头企业人才需求,成立资源与环境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现拥有自治区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自治区级一流课程7门,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呼和浩特市科普基地1个。19个专业实验室,配有全自动水质分析仪、离子色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可满足学生和教师实验及科研需求。近年来,学院深入贯彻新工科建设理念,深入开展校企协同育人工作,先后建立了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30多个校级协同育人基地。


三、教师科研能力显著提升
聚焦草原资源保护与高效利用、水污染控制与功能材料工程等方向,依托环境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以及智慧水务现代产业学院,学院承办中俄蒙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国际会议3次,教师科研成果丰硕。五年来,承担的科研项目共12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工程技术类课题13项,横向课题5项;发表论文117篇,专著8部,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软著)16项。




四、人才培养特色鲜明
学院坚持党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全面培养和提升。学院设有环保协会、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水质检测、土壤检测等4个专业社团,依托呼和浩特民族学院环境科普示范基地,充分发挥环境学科专业优势,植根于呼和浩特民族学院校园并不断向外辐射,整合学科专业、教育实践、校园文化、网络媒体等校内外资源力量,大力丰富活动内容,不断创新活动形式,深化拓展育人载体,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专业特色、坚持实践导向、坚持资源整合、坚持文化浸润,实现思想育人、专业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服务育人。




学院十分重视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积极发挥科研优势,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培育了一批自治区级和校级创新课题。教师指导学生获得了大学生创新项目自治区级项目12项,学生发表论文4篇,获得专利2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得到了较大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