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核评估学院系列展播│文学院

来源: 文学院 发布时间:2025-09-08 浏览量:

一、学院基本情况

(一)办学历史沿革

文学院的前身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蒙文专科学校和民族师范学校的汉语文教研室,1993年招收第一届汉语文专业师范班,2000年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2009年后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相继晋升本科,2019年更名为文学院。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育理念,已培养实践能力强、文学素养高的应用型人才近4000人。

(二)师资队伍

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大学语文和素质拓展教研室,其中校级标杆教研室2个。

现有教职工24人,特聘教授1人,专任教师25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8人;博士8人,在读博士2人;专职辅导员2人。教师入选全区“专业技术人才选拔培养项目”三层次3人、自治区学科建设类人才项目1人,自治区“英才兴蒙”工程认定六类人才6人;自治区级优秀教师、校级教学名师和教坛新秀3人;自治区级教学团队1个、校级教学团队2个;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1人获全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5人在自治区级教学比赛和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中获奖。近几年,获批校级科研创新团队1个、科研基地1个;教师获批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近40项、校级课题22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10余篇,出版教材和专著10余部。

(三)专业建设

学院设有汉语言文学和汉语国际教育2个师范类本科专业,紧扣国家教育需求与区域发展定位,构建“立足内蒙古、面向八省区、辐射基层”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内蒙古农村牧区为主阵地培养中小学语文教师。同时,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培养汉语教师,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现有在校本科生652人。

有自治区级一流课程2门、校级一流课程2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6门。与2所中学共建蒙古国留学生教学实践基地,联合内蒙古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学交流活动。与蒙古国育才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已有近30名毕业生赴蒙古国担任对外汉语教师。

二、人才培养举措及成效

(一)人才培养改革

突出课程育人,创新教学模式。深化教学创新与资源建设,2022年获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学院,实施“专业课程改革提升项目”建设数智化课程16门;《汉字与文化》等课程创新美育模式,开发“汉字探源”校本课程并成功走进中学课堂,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创造性转化。推广混合式教学,利用智慧树等平台建设在线课程,丰富教学资源与学习场景,提升教学效果。

突出实践育人,强化能力培养。构建“见习—研习—实习”贯通体系,有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14个,“双导师”制协同育人,学生凭借扎实的专业素养与实践能力获得实践基地致信表扬,实践育人成效显著。

突出以文育人,厚植文化底蕴。开展“三笔字”、演讲比赛、师范生技能大赛、经典诗文诵读、汉听大赛等活动,在文化浸润中提升文化内涵。近年,学生在国家和自治区级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1名学生入选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出版长篇小说并获“萌芽计划”第三届全国大学生网络小说大赛优秀奖,同时创作2部微电影剧本、在“快点”APP发布6部对话小说,展现出扎实的文学创作功底与综合素养。

(二)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搭建专业平台。建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实训室,组建由国家级、省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构成的专业队伍,为推广工作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

开展基层帮扶。近三年选派180名师生赴兴安盟科右中旗、新疆和田市开展支教挂点帮扶,组建推普实践团,深入基层一线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打造品牌团队。组建“北疆小红马”大学生讲解团,累计接待两馆两廊参观团525个,近4万人次来访;团队先后入选2024年全国大学生沂蒙精神志愿宣讲团、呼和浩特市民委“青城融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讲解团、新城区民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团,多次参与自治区民委、呼和浩特市民委大型宣讲活动。讲解团创新采用“讲解+演绎”模式,将民族团结进步故事与沂蒙精神带入中小学、企业及乡村振兴帮扶点;通过“大手拉小手”培养红领巾讲解员,推动思政教育在不同学段的内容衔接与协同育人。团队“课本剧里的红色北疆”创新项目,在学校“北疆文化创新大赛”中荣获特等奖,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

三、学院优势与特色

(一)以课程思政为核心,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通过课程改革与内容创新,提升专业教育的文化底蕴。同时,打造具有示范效应的传统文化课程品牌,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支教、文化考察、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鼓励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开展学术研究与文化交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

(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育人成效显著

学院围绕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强化“三笔一话”等核心师范技能训练,确保学生“学得实、用得上”。“北疆小红马”讲解团、师范生技能大赛等品牌活动形成长效育人机制,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实践能力。学院生源质量持续优化,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