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文件与教材
1.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格式规范,内容完备,学时分配合理,且能够满足培
养目标的要求;
2.教师工作手册(包含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下达通知书、教学进度表、考勤名册、记分册)格式规范,教学进度安排合理;
3.教案完备,设计合理,要有课后反思;
4.教材选用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
二、教师配备
1.教学队伍的配备与课程性质和教学量相适应;
2.授课教师具备主讲教师资格。
三、备课
1.教学内容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教案内容应包括章节标题、教学目的与要求、 重点与难点、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的内容与步骤、作业布置等;
2.教案的组织应做到重点、难点突出,详略得当,教学内容充实,信息量大, 体现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和课程思政元素,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有利于增进学生对 教学内容的理解;
3.自行研制开发多媒体课件,借鉴率应低于 30%,多媒体课件的文字、图形、 声音、动画等媒体信息的组织结构与呈现方式适合教学内容需要,能够清晰表达传统 教学手段不易表达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四、课堂教学
1.上课提前10 分钟进入教室,站立授课,按时下课
2.着装整洁,仪态自然,精神饱满,精力集中;
3.讲普通话,语言清晰、流畅、简洁,语速适中,声音洪亮;
4.板书内容得当,布局合理,书写规范;
5.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具、实物演示等)应用恰当,内容、表现形式及讲 授过程具有吸引力,提供多方位、立体化的信息;
6.授课内容熟练,讲授正确,条理清楚,衔接点处理得当,主次分明,重点
突出,信息量充足;
7.理论联系实际,案例贴切,启发学生思维,课堂气氛活跃;
8.教学进度符合教学进度表安排;
9.注重学生专业学习意识和态度、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0.考勤严格,对学生能进行正面引导和教育,课堂秩序好。
五、作业布置与批改
1.教师依据课程性质、特点和教学要求自行安排作业量和作业形式(思考题、 讨论题、小论文、实践操作、口试等);
2.对作业的书写格式、图形、文字、计算等基本技能和作业提交时间有明确 的要求;
3.按时批改作业,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退回重做,对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 及时予以反馈。
4.对学生作业内容、次数、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数量及质量)有文字记载, 对每项作业都给予考核标志(包括成绩、教师签名、批改日期等)。
六、课外答疑辅导
1.课外答疑辅导有计划、有要求,教师可利用网络、微信等多种载体进行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
2.考试前辅导答疑无向学生暗示考题和漏题现象。
七、成绩考核
1.教师依据专业特点、课程特征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并严格执行;
2.教师招录考试必考科目的结课考核形式之一必须为闭卷考试;
3.考试命题科学合理,严格依据教学大纲要求命题,难易比例符合学校考试 要求;
4.专业必修课建立试题库(每门课程建 5 套试卷,每份试卷基本涵盖本学期 的教学内容,每份试卷内容重复率不高于 10%),逐步实行教考分离;
5. 同一专业方向的相同课程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6.试题保密工作严格、规范;
7.成绩评定客观公正,成绩分布合理(基本符合正态分布);
8.评卷及成绩记载的差错率不超过0.5‰ ,按时上报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