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

发布时间:2024-05-16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室主办的主题为“新质生产力与中国社会结构现代化”的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张翼出席研讨会并致辞。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院长任卫东主持开幕式。

张翼在致辞中表示,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其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对生产力的解放速度不断加快,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我国社会结构变迁产生质的影响。这对我国社会学研究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以更有预见性的研究把握生产力革命的突破点,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潮流,更加关注中国社会结构在智能时代的变革。

研讨环节,与会主要专家学者分别从新质生产力与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新机遇、我国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化、基层治理现代化以及新质生产力对社会结构现代化引领作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

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史瑞杰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在为我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新机遇的同时,也对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家中长期发展目标来看,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提供更多创新成果,为实现共同富裕、促进共同富裕社会结构的形成发挥更大作用。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东北区域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王爱丽表示,要高度关注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构建与塑造,新质生产力对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带来的直接动力和深远影响,及其在人口结构等社会基础结构、城乡区域结构等社会空间结构、就业职业结构等社会经济活动结构方面的影响,推进社会结构的现代化和新型生产关系的构建。这将有利于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破解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当代中国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将产生重大影响。将进一步夯实我国物质技术基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结构更加优化,实现平衡、充分发展。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沈跃春表示,人作为劳动者在生产力的构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撑和人作为劳动者作用的发挥。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必然会对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带来深刻影响,推动我国社会结构向着以先进生产力为引导、符合新发展理念的现代化质态方向发展,进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经济预测分析研究室主任娄峰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将进一步夯实我国高质量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更加优化,在城镇化与劳动力转移、科技进步、人力资本提高等诸多方面发挥巨大的牵引作用,推动“十五五”时期我国高质量发展进入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阶段。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志表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也将加快推动治理变革,在促进基层治理结构优化、提升治理效能方面作用日益显现。新质生产力引领的智能化产品和工具进入治理领域,持续推动城市治理创新,促进科技赋能基层治理,让基层治理更智慧、更高效,进一步增强了城市韧性安全,提升了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峰表示,生产力的变革是全局性的变革,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对促进我国高质量发展、助推我国社会结构现代化发挥着巨大的牵引性作用。新质生产力推动形成我国发展新动能,将为实现人口规模巨大背景下的现代化、不断夯实国家综合实力和物质技术基础、带动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发挥重要作用。

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天津社会科学院、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研讨会。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陈斌

友情链接